而如今,这根“刺”或许不再扎心了…
近日京东宣布了一条重要规则,商家可以对不合理差评进行申诉,申诉成功之后可以屏蔽同时还会剔除风向标评价因子、恢复商品好评率和差评率。京东:申请时间为评价产生之日起的30天内,超过30天,无法发起申请。
当然这个规则不是商家”0差评的工具,需要合理的利用针对不合理的评价进行申诉屏蔽。符合该规则的场景有:利用中差评获取不当利益、商品质量问题无依据、与实际不符的虚假评价、购买A商品评价B商品、评价内容含有虚假价格和促销信息、黄赌毒暴恐政治等场景均支持“屏蔽”。
商家需要选择正确的申诉场景,提供理由充分的凭证,且仅有1次申诉机会,不支持申诉撤回。
商家举证需要符合3大基本要求:
1、举证要完整:无论采用何种举证形式,都需要提供买卖双方完整的聊天记录。
2、举证要真实:务必确保聊天记录为真实对话,人为编辑的举证会被驳回且3个月内不再受理申诉。
3、举证要有效:
① 举证需与所申诉的评价为同一订单,避免每条申诉都使用同样的举证;
② 避免只提供评价内容截图、空白图、表情包等;
③ 避免长篇大论,举证描述建议控制在3-5行内。
而部分商家会遇到提供资质举证却被驳回的现象,可能是源于授权书不能清晰展示授权起止日期、品牌方印章,且被授权方与申诉店铺名不一致;质检报告内容与用户评价内容无关;采购证明与用户购买商品不一致等情况。
而对于物流问题,如没收到货,订单却显示已签收的问题,京东表示需要提交收货人为本人或收货人凭取件码取件的截图等才能证明买家已收货,单凭物流无法举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家有使用京东外的聊天软件进行沟通,对于举证的聊谈记录无法核实坚定真伪,申诉是无法通过的,这个不能作为凭证。
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会面对各色各样的消费者,产生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上述规则也仅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对此我们收集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商家问题及平台答复,供大家参考:
1、因“爱宠不吃”给予差评的情况该如何申诉?
京东:此类评价属于消费者真实感受,非不合理评价申诉范围。
2、能提供详尽资质证明产品是正品,但客户认为“产品没效果是假货”可以申诉吗?
京东:可准备产品质检报告、授权书、采购单等材料,选择【与实际不符的虚假评价】场景提交申诉。
3、客户不小心差评了,可以删除吗?
京东:针对此类情况,商家可以与用户沟通,提供用户反馈表示评价错了,同意删除评价的沟通记录截图后提交申诉,
4、客户没有联系我们,直接差评且什么都没有评价怎么处理?
京东:无具体评价内容差评是客户手动打星但未填写评价内容评价,属于有效评价,需按照不合理评价规则提交申诉理由上传有效证明文件以证明评价不合理或者客户存在不合理评价动机;比如和客服的聊天记录等举证内容来证明客户存在不合理评价动机,将无具体评价内容差评归类到某个具体场景中去进行申诉。
差评本来是反馈消费者的真实感受,而一些人却把差评当成了薅羊毛的工具。淘宝和京东对于评价系统也在不断进行优化改进。2020年,淘宝曾打算将“中差评”升级为“感觉不佳”,意在弱化“中差评”带来的直观冲击,但最后淘宝仍保留了“中差评”选项,部分商品会以评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为主。
拼多多,仅仅靠关键词却并未设置差评。差评工具本无好坏,设置差评是为了让消费者更直观的了解产品,同事促进商家改进,对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差评确变了味道。商家通过推广营销等手段规避商品不足,线上购买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能依赖于评价了解商品的真是性能,该体系在消费者看来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商家来说差评对于销售是有影响,甚至成为了竞争的手段。
此次京东新规的出现,很明显是在保护商家规避不合理评论的骚扰,试着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寻找平衡。这个是新的突破,对于差评不能完全删除,但是平台也要加强管控给商家还有消费者一个健康的购物环境。